咨询人:孩子妈妈
当事人年龄/性别:16岁男孩,高一
指导老师:王老师及其团队
情况介绍:
孩子厌学休学
焦虑抑郁情绪
(本篇文章为孩子妈妈自述。)
果壳心理真实咨询案例,内容经当事人许可呈现。
我儿子的高中生活原本看似平稳起步,作为高一的学生,他不仅在学业上展现出了较强的自我驱动力,还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与语文学科的代表工作,担任班长、团支书及语文课代表,军训期间更是荣获了标兵称号,这些成就无疑是他努力与能力的见证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些隐性的压力与困扰逐渐浮出水面,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。
去年12月初,当学校短暂放假后,他提出了一个不寻常的请求——希望去看心理医生,这一举动显然超出了我们的预期,作为母亲,我初时未能充分理解他的需求,甚至以拒绝的方式回应,这无疑加剧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助。
展开剩余80%面对我的不理解,他采取了极端的方式——以厨房刀具作为威胁,最终在我们双方的妥协下,他前往医院接受了专业的心理评估,结果被诊断为中度焦虑与重度抑郁,这一结果令人痛心,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医生提出儿子可能存在主观故意性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他频繁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,从起初的“骨折”(后经查实为虚惊一场)到流鼻血、头疼等症状,每一次都让我们揪心不已,同时也不免心生疑虑,担心他是否在寻找逃避现实的方式。
这段时间,他上学变得极不稳定,对学校住宿生活的强烈抵触更是让他多次尝试各种方式不上学:比如开车送他快学校的时候,从车里跳出来;前门进入校园后,从学校后门逃出来......这种无助与挣扎的状态,让我们全家都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。
因为种种因素,儿子多次提出要等分班后上学,后来坚持要休学,无奈之下,我们让儿子休学在家了。
孩子妈妈发给分析师的内容
儿子为什么会厌学?
-
在专家王老师的介绍下,我明白儿子不只是厌学。
厌学像一块大石头,放在我心头重如泰山,却也因此被“一石障目”,认为孩子是单纯的厌学问题,而实际上翻开这块大石头之后会发现下面隐藏着更多问题。
就像我儿子,他厌学的背后,是社会支持系统出现了问题。
在他目前的阶段,正是认知能力大幅度提升的时候,迈向抽象逻辑思维主导的阶段,质疑和批判精神旺盛。
在专家王老师的引领下,随着与儿子沟通的深入,我们逐渐了解到,他在学校遭遇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压力,还有与同龄人的冲突以及与班主任之间紧张的关系。他感到被过多的事务性工作分散了学习精力,而班主任的某些做法更是让他感到被误解和不被支持,这种师生关系的疏离感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。
他渴望一个能够专注于学习的环境,却发现自己被各种外在因素所束缚。
当他和同学同伴、老师的想法、理念不一致的时候,会产生激烈对抗,就像我儿子,他会直接表述出来自己讨厌老师。
帮我儿子成功复学
-
了解儿子厌学的背后原因后,王老师指导我如何帮儿子复学。
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
◎ 我开始倾听儿子的心声:让他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扰。我和孩子爸爸都耐心倾听。
◎ 表达同理心:向儿子展示我理解他的感受,和儿子建立信任,让他感到被支持和理解。
调整孩子的认知
◎ 引导理性思考:与孩子一起分析他对同学和老师的意见是否客观合理。鼓励儿子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,理解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。
◎ 改变不合理认知:王老师教我运用情绪ABC理论等方法,帮助儿子识别并改变不合理的认知。
专家介入孩子
◎ 专家对孩子进行心理咨询:由于我儿子厌学情绪持续较长时间,王老师介入了我儿子,并对儿子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,帮助他缓解情绪问题并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。
◎ 培养积极情绪:专家老师引导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,鼓励儿子参与集体活动、保持我们家庭内的和睦愉快氛围等。来帮助我儿子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状态。
指导时,家长反馈给专家老师的内容
专家老师回访收到的信息
专家王老师说: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固定的相处模式,家庭心理治疗就是要打破这种模式。当问题呈现出来,对话开始流动,变化也随着产生。
我想,我们和孩子解决他厌学问题的过程,就是这样。
发布于:河南省实盘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