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上学一个多月了,有没有发现一个扎心的现象?
孩子不愿意在学校拉便便!
其中幼儿园孩子更为突出,小学生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这并非个别案例,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。
曾经有一项针对3-8岁孩子家长的线上调查,有653名家长反馈:仅8%孩子会在校大便,40% 从未在校大便,52% 几乎不拉。 杭州还有一项针对学生的实地调查,200多名来自4 所幼儿园和3 所小学的孩子中,有憋便习惯的孩子超过90%。所以,网上流传起了“10个娃有9个不愿在学校大便”的说法。
从我家两个孩子的情况看,的确如此。
大宝经历了幼儿园、小学和初中,从未在学校大便过;
二宝上幼儿园时也极力忍耐,仅有两次是因实在憋不住才无奈解决。如今上小学一年多了,在学校一次都没有大便过。
之前,我还以为是我家孩子太个别,没想到很多家长都有共鸣。
展开剩余85%孩子为什么不愿在学校大便?背后原因老师不说,但家长要知道和我家孩子交流,并了解其他孩子的想法后,我发现孩子不愿在校大便并非无缘无故,背后有着深层的心理和环境因素。
1. 隐私暴露的 “羞耻焦虑”
我去幼儿园参加过多次活动,发现男女厕所并没有明确的物理分隔,纯开放式设计。
女生通常用蹲坑,男生共用很长的小便池。一到如厕时间,老师就组织孩子们排队一起去。
孩子跟我说过不想在学校大便的几个理由:
“厕所没有门,我不好意思,拉不出来。” “某某同学在学校拉臭了,太臭了,我都快吐了,我可不想在学校拉,怕同学嫌太臭。”我家孩子在家拉便便,都要关上门,不允许外人进,在幼儿园就更更难为情了。
小学情况虽然稍好一些,厕所男女虽然分开,但多数仍然没有门,孩子依然感到害羞。
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,当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觉醒期(通常3-6岁)时,对“隐私”的需求远超成人想象。
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指出,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形成“自主性”,如果无法在排便等基本生理行为中获得安全感,容易滋生羞耻感和自我怀疑。
2. 不会擦屁屁的挫败感
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,学会自己擦屁屁是一项挑战。
虽然他们可能掌握了基本动作,但手臂长度不够,手部精细动作尚未发育成熟,常常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,导致内裤上总是脏脏的。
有幼儿园老师私下透露,小班孩子中能独立完成擦屁屁的不足30%。许多孩子因为怕弄脏裤子被批评,干脆选择憋便。
即使到了一、二年级,孩子手部能力增强,但擦不干净的情况仍很普遍。
这种挫败感会逐渐转化为对排便的恐惧,形成恶性循环。
3. 环境转换的 “心理排斥”
现在,家庭普遍使用坐便器,而幼儿园和小学通常是蹲便(也有个别幼儿园是坐便器)。
孩子面对不同的排便环境,会感到不适应。
我家二宝在幼儿园蹲便过,回来抱怨:感觉很不舒服,脚麻了,快蹲不住了,好害怕掉进去,裤子也弄脏了。
大宝只要离开蹲便,就拉不出,连回老家,没有蹲便就憋着。
根据环境心理学理论,孩子对熟悉环境会产生“安全依恋”。
在家里,固定的坐便器、熟悉的气味、父母的陪伴,都让孩子对排便产生 “安全联想”;
但在幼儿园,不同的设施、陌生的气味、频繁的人流、老师无法及时回应的需求,都会打破这种安全感,导致心理排斥。
如何帮助孩子渡过难关?1、尊重孩子的意愿,尽量养成早晚在家拉的习惯。
在一些现实条件面前,强迫孩子在幼儿园大便往往不切实际。
但是,绝对不能让孩子养成憋便的习惯。
研究显示,长期憋便会使尿路感染风险增加,还可能影响肠道健康,家长绝不能掉以轻心。
关键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。
研究表明,70% 的人进食后会出现 “胃结肠反射”,早餐后 20-30 分钟是肠道蠕动最活跃的时段。如果时间允许,坚持让孩子这个时间段如厕,21 天左右就能形成生理节律,从根源上减少在学校的排便需求。
如果条件受限,也可以培养孩子晚上固定时间排便。不管怎么说,养成规律习惯总比随意排便要好。
一旦孩子在家里完成了排便,在校大便的需求自然会减少。
2、教会孩子“精准求助”
当然,孩子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。
比如孩子可能有便秘、或者拉肚子时,恰好需要在学校排便,那就要大胆地说出口。
很多内向孩子常会抱怨:“妈妈,我想上厕所但不敢说。”
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,教会孩子具体求助话术:“老师,我要拉便便,能帮我擦屁屁吗?”让孩子明白求助是正常且被允许的行为。
同时,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“憋便的危害”。
比如:“如果我们总是憋着臭臭,它们会在肚子里变得又干又硬,拉出来时会很疼,甚至会让肚子生病。”
通过生动的比喻,让孩子理解及时排便的重要性。
写在最后:
“10个娃9个憋便”的现象不是个小问题,它是环境、能力和心理需求碰撞出的困境。
那些没说出口的“不好意思”、“我不会”、“我害怕”,都是孩子对安全感的真切渴望。
作为家长,我们不必强迫孩子“立刻适应”,而是要用家庭的温暖搭建过渡桥梁,帮助他们养成规律习惯,耐心教导他们应对方法。
孩子的每一个“小困难”,都是我们陪伴成长的宝贵机会,用理解和智慧,我们一定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特殊阶段。
发布于:山东省实盘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